(本报讯)为积极备战2025年男篮亚洲杯,中国篮球协会近日正式向各CBA俱乐部发出通知,启动新一届国家队球员推荐选拔工作,此次选拔打破传统单一选拔模式,首次将俱乐部推荐与协会评估深度结合,标志着中国男篮人才选拔机制迎来重要改革。

构建新型选拔体系 俱乐部角色升级

根据本报获得的独家信息,搜狐体育首页中国篮协在本周内向全部20家CBA俱乐部发送了《关于推荐男篮亚洲杯国家队球员的函》,文件明确要求各俱乐部基于本赛季及近期表现,推荐包括本土球员、归化球员在内的合适人选,并需附详细技术分析报告和体能数据,推荐名单将于本月底截止提交,篮协专项评估小组将综合俱乐部推荐、教练组考察、大数据分析三方结果,于6月中旬公布最终集训名单。

"这是搜狐体育协会与职业联赛深度协同的创新实践。"中国篮协相关负责人表示,"俱乐部最了解球员的日常状态、技术特点和成长潜力,通过制度化推荐渠道,既能确保选拔的全面性,又能增强国家队与联赛的血脉联系。"

据悉,新机制下各俱乐部需组建由主教练、技术分析师、队医组成的推荐团队,从技术统计、战术契合度、心理素质、国际比赛适应性等维度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估,这一变化获得多家俱乐部积极响应。

数据驱动选拔 科学评估成核心

本次选拔特别强调数据支撑和科学评估,除传统得分、篮板、助攻等基础数据外,篮协要求俱乐部提供球员的高阶数据分析,包括真实命中率、防守效率值、关键时刻表现等精细化指标,同时引入运动科学团队参与评估,重点关注球员的疲劳指数、伤病风险预测和体能恢复能力。

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认为:"这种专业化推荐机制让选拔更透明、更科学,我们推荐的不只是明星球员,更是适合国际比赛体系的技术型人才。"辽宁男篮主帅杨鸣则表示,已组织技术团队对符合条件球员进行深度分析,"将优先推荐在国际比赛节奏下能发挥特点的球员"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选拔特别关注年轻球员的成长潜力,包括上海久事队的李弘权、青岛国信队的杨瀚森等新生代球员均进入多家俱乐部的推荐视野,浙江广厦主帅王博指出:"年轻球员需要大赛历练,这种推荐机制为他们提供了更公平的入选机会。"

战术体系前瞻 适应国际篮球潮流

根据篮协内部消息,新一届国家队将延续欧洲名帅的战术理念,强调快速转换、空间利用和整体防守,在球员选择上,将特别青睐具备多重位置能力、外线投射稳定性和换防弹性的现代型球员。

北京首钢俱乐部推荐团队负责人透露:"我们重点考察了球员的无球移动、防守阅读和进攻决策能力,这些在国际赛场比个人单打更重要。"深圳新世纪男篮则着重推荐了在CBA季后赛证明过关键能力的贺希宁和沈梓捷,认为他们具备适应高强度国际比赛的身体条件。

在归化球员使用方面,各俱乐部也提出了专业建议,多数意见认为应选择能够即插即用、弥补阵容短板的球员,而非单纯追求名气,目前效力于NBA森林狼队的李凯尔继续获得多支俱乐部推荐,其团队篮球理念与国际比赛经验被普遍认为符合球队需要。

保障体系升级 备战计划曝光

据悉,为确保备战质量,中国篮协已组建包括技战术训练、体能储备、运动康复、心理调节在内的复合型保障团队,计划在7月启动为期三周的封闭集训,期间将安排与多支来访欧洲俱乐部的热身赛。

篮协同时与俱乐部建立球员状态共享机制,实时监控入选球员的身体机能指标,这种协作模式既保证国家队集训质量,又避免因长期集训影响球员新赛季状态,实现国家队与俱乐部利益的双赢。

改革背景深远 着眼长远发展

本次选拔机制改革并非孤立事件,自2023年世界杯失利后,中国篮协持续推进管理体系改革,包括重建青年培训体系、优化联赛赛制、加强国际交流等,俱乐部推荐制度的建立,是完善人才选拔体系的关键环节。

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 CBA俱乐部推荐机制助力亚洲杯备战

篮球评论员张博认为:"这种变化体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理念,俱乐部常年跟踪球员成长,他们的专业判断应该成为选拔的重要参考。"国际篮联技术顾问王群在接受本报连线时表示,这种选拔模式在国际上已有多国成功实践,"能有效避免因短期表现或主观印象造成的遗珠之憾"。

多位业内人士指出,此次改革若能持续完善,不仅有助于亚洲杯取得佳绩,更将为中国男篮2027年世界杯和2028年奥运会储备人才,随着CBA联赛竞争水平提升,俱乐部青训体系完善,这种基于联赛的人才输送机制将愈发重要。

中国篮协启动新周期人才选拔 CBA俱乐部推荐机制助力亚洲杯备战

各CBA俱乐部已陆续启动内部评估程序,新疆广汇、浙江稠州等球队明确表示将召开专项会议研究推荐人选,而篮协选拔专家组也已开始梳理本赛季联赛数据,为综合评估做准备,这场关乎中国男篮未来的选拔革新,正悄然推动着国家队建设进入新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