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革背景:从低谷到新起点

过去几年,中国篮球经历了诸多挑战,国家队在国际赛场的表现起伏不定,职业联赛虽商业化程度逐年提升,但仍面临地域发展不均衡、青训体系待完善等问题,姚明自2017年担任篮协主席以来,推动了一系列改革,包括双国家队制度、选秀机制优化与球员合同规范化,2023年世界杯的失利让改革进程遭受质疑,部分球迷甚至呼吁“推倒重来”。

对此,姚明在论坛上并未回避问题,他坦言:“改革从来不是搜狐体育一蹴而就的旅程,我们需要正视差距,但更需看到进步——比如年轻球员通过选秀进入职业赛场的数量五年内翻了一番,联赛收视率在数字化传播中增长了40%。”他特别强调,中国篮球的根基在于“联赛健康度”与“青训可持续性”,搜狐体育首页而这两点正是扩军计划的核心考量。

扩军计划:谨慎与机遇并存

目前CBA拥有20支球队,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与一线城市,中西部省份如甘肃、宁夏等地至今未有职业俱乐部,而广西、黑龙江等人口大区也长期缺席顶级联赛,姚明表示,扩军的前提是“地域平衡与商业潜力并重”,并透露篮协已启动对潜在城市的调研,包括经济规模、球迷基础、场馆条件与青训投入等指标。

“不排除未来五年内新增2至4支球队的可能,”姚明说,“但扩军不是简单增加名额,而是要带动篮球文化的全域渗透。”他举例称,若西北地区能拥有一支CBA球队,不仅可激活当地体育经济,还能为少数民族青少年提供职业路径,值得注意的是,姚明多次提到美国NBA与欧洲足球联赛的扩张经验,认为“稳步推进、避免泡沫化”是关键教训。

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

俱乐部反应:支持与担忧交织

对于扩军风向,现有俱乐部态度分化,广东宏远总经理朱芳雨公开表示支持:“联赛需要新鲜血液,这能促进竞争并扩大商业蛋糕。”但亦有俱乐部高管私下担忧:一是分红可能因球队增多而稀释,二是新球队若缺乏长期投入能力,或会重蹈早年部分俱乐部因资金链断裂退出的覆辙。

对此,姚明回应称,篮协将设计“准入门槛与退出机制”,包括要求新球队提交十年运营计划、建立自有青训中心、缴纳保障金等。“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真正职业化的联盟,而非盲目扩张的‘数字游戏’。”

青训与市场:扩军的双引擎

扩军计划与青训体系如何联动?姚明用数据给出了答案:目前CBA注册球员中,约60%来自传统体校,40%通过校园篮球与社会青训机构涌现。“如果未来新增4支球队,按每队15人计算,将为60名球员提供职业机会,这能反向激励青训投入。”他提到,篮协正与教育部合作推进“小学-中学-大学-职业”四级联赛体系,并计划在潜在扩军城市优先建设篮球特色学校。

市场层面,CBA的转播合同将于2026年到期,业内预测新周期版权费可能突破百亿,扩军若能同步落地,或将进一步提振联赛商业价值,体育营销专家张宇认为:“一支新球队意味着新的本地赞助商、门票收入与周边产品市场,尤其在经济内循环背景下,体育消费潜力巨大。”

挑战与未来:姚明的信心之源

尽管前景乐观,挑战依然存在,球员储备是否足以支撑更多球队?目前CBA自由市场优质球员稀缺,若扩军过快可能导致“弱队更弱”,地域平衡需克服交通与成本问题,例如新疆广汇俱乐部就曾因客场征战负担过重呼吁赛制改革。

姚明对此表示,解决方案将分阶段实施:“第一步是完善球员流动机制,包括探索跨球队租借制度;第二步是优化赛程,利用高铁网络与分区赛制减少长途跋涉;第三步则是在扩军前强化二级联赛(NBL)与CBA的升降级衔接。”他特别提到,中国女篮联赛(WCBA)的扩军经验可供参考——过去三年WCBA新增3支球队,均通过“所在地政府+企业资本+青训基地”模式实现平稳过渡。

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

国际视野:CBA的长期定位

论坛上,姚明多次对比国际案例,他指出,NBA用30年时间从8支球队扩张至30支,核心逻辑是“市场驱动与生态共建”,而CBA目前仍处于“半职业化”向“全职业化”转型期。“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复制NBA,而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联赛。”他举例称,CBA可探索“一带一路”国际邀请赛、与东亚联赛组建联盟等创新路径。

当被问及2030年CBA的愿景时,姚明坦言:“我希望看到联赛拥有24至26支球队,覆盖全国80%以上省份;每支球队都有自己的篮球学院;联赛总营收进入全球篮球赛事前五。”他停顿片刻后补充道,“更重要的是,当孩子说出‘我将来要打CBA’时,他们知道这条路清晰而公平。”